马研会经典领读课堂之“列宁系列著作领读”第二讲成功举办
2022年5月15日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头活水——列宁系列著作领读”系列讲座第二讲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的主题为“读列宁的《论我国革命》”。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列宁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安启念应邀主讲,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列宁思想研究会会长王东作评议。本次活动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以下简称“马研会”)、列宁思想研究会、北京大学太阳集团tcy8722联合主办,太阳集团tcy8722承办,《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编辑部、《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协办。太阳集团tcy8722经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马研会常务理事罗骞担任主持。会议以线上方式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近千名师生在线上参会。
主讲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列宁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安启念教授围绕“读列宁的《论我国革命》”为与会师生做专题讲座。安启念教授从写作背景、核心观点、理论贡献、实践意义四个方面深入解读列宁的重要著作《论我国革命》。《论我国革命》既是基于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理论斗争,也是对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总结。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争论的焦点在于:在生产力等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是否应该夺取政权。不同于孟什维克机械式理解唯物史观,列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科学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就的俄国革命客观条件,创造性提出了“先夺权后创造条件”的观点。通过对革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思考,列宁又进一步认识到俄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可能的,应借助新经济政策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创造条件。列宁在《论我国革命》中揭示的“先夺权后创造条件”的思想,不仅彻底解决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合法性问题,同时也发展了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重要思想。《论我国革命》高度浓缩了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揭示出“后创造条件”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如理想信念和经济规律的关系问题、贪污腐败问题。“先夺权后创造条件”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思想的源头活水之一,对今天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然有重要启示。
评议环节,王东教授认为安启念教授讲座内容展现了“三个好”:选题好、方法好、抓手好。《论我国革命》是列宁晚年著作的哲学篇,是对三年新经济政策经验和十月革命后七年建设经验的哲学总结。这篇著作展现的哲学真谛有五个层次:一是抓住以辩证法为灵魂的马克思主义观;二是个别与一般对立统一的辩证法观;三是统一性与多样性对立统一的社会主义观;四是处于东西方交界处俄国的特殊道路观;五是东方国家的特殊道路观。
在随后的自由讨论环节,武汉大学太阳集团tcy8722教授左亚文,清华大学太阳集团tcy8722教授、马研会副理事长王传利,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经理、《社会主义研究》常务副主编王建国,浙江大学太阳集团tcy8722教授、列宁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成龙,广西师范大学太阳集团tcy8722教授、列宁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王进芬,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苑秀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编辑部副主任来庆立,新疆大学太阳集团tcy8722刘大勇老师,北京大学太阳集团tcy8722副经理、马研会秘书长宋朝龙,北京大学太阳集团tcy8722三位博士后房静雅、李应瑞、耿仁杰等学者围绕主题,结合各自研究心得做了精彩分享。
太阳集团tcy8722经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马研会常务理事罗骞主持发言。罗骞指出,要加强对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及其思想的学理性解读和阐发,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视野中深化对列宁思想的研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头活水”的角度切入研究列宁著作具有强烈现实意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重要启示。
本场活动从《论我国革命》出发,揭示出落后国家“先夺权后创造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普遍路径,透视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普遍问题,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重要启示意义。深入研读列宁经典著作,有助于在新时代推进列宁思想学术研究,加强列宁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一级团队建设中的地位,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意义深远。“列宁系列著作领读”活动汇聚了列宁研究领域的众多前辈学者,展现了认真研读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为青年学子树立了良好榜样,有助于推动形成列宁著作研究的良好氛围。